首页 > 院级信息
院级信息
春意盎然尽显朝气 组学发展共盼同行
我院主办第18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海分论坛
发布时间:2023-04-23

       4月21日,我院主办的第18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海分论坛在科学会堂举行。今年,正值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20周年,也是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成立25周年。与会专家在演讲中回顾历史,并围绕“从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走向生物医学大数据时代”等主题发声论道。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向论坛发来贺信。第18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组委会主席杨焕明院士发来祝贺视频,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上海科学院院长秦文波出席并致辞。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海峰主持会议。国内外有关技术产品研发企业,基因组学技术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学研究代表共计140余人参与了本次大会。
       骆大进首先对本次论坛的顺利举行致以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各位专家、朋友表示感谢,并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致辞中,他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参与、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开展全球科技协同创新”讲话要求,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尤其当前,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要发挥好我市研发机构集中、临床资源丰富、企业实力雄厚、政策措施有力、创新成果丰硕等优势,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标准培育创新主体、着力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核心功能的同时,还要着眼未来,不断拓展国内外合作网络,同全球科学家、国际科研机构和科技组织一起,共同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加大共性科学技术破解,加深重点战略科学项目协作;共同促进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他希望,与会的科学家们、各界人士成为上海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纽带”,共同推进基因组学等前沿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交流;同时也表示,上海愿意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营建开放的创新生态,积极推动包括生命科学领域在内的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推进世界科学事业进步,共同增进人类福祉。


       秦文波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基因与生物技术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我国基因组学及相关技术研发必将迈入更快的发展轨道,为此,提出“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面向关系到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与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布局,加快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推动医学前沿技术的发展;二是,坚持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加快完善科研人才评估评价机制和医学科技评估评价机制,以加快提升我国在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为目标,在已有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基因组学技术科研尖端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培养一批深耕产学研的科技服务人才,为相关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铺平道路;三是,坚持以“产学研”促进基因组学技术全面发展,努力打造和完善一整套基于原创技术的基因技术产业链,探索出有一条有特色、有成效、有示范性的应用推广模式,推动基因组学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健康、农业育种、资源保存等领域,真正实现造福人类的愿景。为此,他表示当前上科院正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要求,强化组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总部职能,着力打造“科研总部-创新主体-成果转化平台”三位一体的科研联合体,在此过程中,愿意充分发挥上科院“组织科研的科研组织”职能,联合上海生研院等各类创新主体和各界有志之士,携手参与并推动基因组学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与转化。


       院长傅大煦宣读陈竺贺信,贺信中指出,20年来,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等前沿科学技术,对全球生物相关学科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并持续深化大科学融合,推动诞生生命科学和医药、农学、生物制造和生态学的大数据时代。陈竺院士勉励我院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发挥多领域多学科的优势特长,为积极推动上海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邵志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周文浩、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特聘教授陈力和芯像生物创始人兼CEO严媚为大会作报告。
       中科院院士赵国屏指出,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启了生命科学的大数据时代,奠定了生物信息学、精准医疗、高通量基因测序等新学科、新技术的诞生基础。而如何使用好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的海量数据,将决定生命科学和医学能否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跨国跨学科的大科学计划,旨在测定人类染色体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绘制出人类基因组图谱,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目的。这项计划于1990年启动,预算达30亿美元,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测序工作。
       基因测序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基因组的个体化差异是精准医疗的基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我院黄薇教授团队等,绘制出目前世界上首个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图谱,并凭借“复旦分型”精准治疗策略指导,将既往“无药可医”的三阴性乳腺癌疗效提升近三倍。
       作为此次上海分论坛的主办方,我院紧紧围绕“聚焦人口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联合上下游科研机构、临床、企业开展重大产品研发和应用转化”的职能定位,在基因测序领域,充分发挥好原有技术人才优势,全力打造和推动基因技术产品“产学研用”全产业链搭建,同时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及产业上下游仪器和试剂原创性开发与应用推广;与国内有关科技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自主知识产权国产纳米孔测序仪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利用国产测序仪快速、精准、经济的特性,推动基因检测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努力实现基因检测关键设备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小型化、低成本。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融合创新,以及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未来,将有更多的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机构、智能制造企业、传统体外诊断企业等打破行业壁垒,协同创新,依托我国不断完善的医疗体系,推动测序技术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加快普及,为实现重大疾病的个体化精准诊治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 2017 沪ICP备09020136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778号 流量统计
Copyright © 2021上海生研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