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成果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紫苏醛通过靶向G3BP介导的应激颗粒组装改善帕金森样缺陷的临床前研究
作者:院生育所   发布时间:2025-02-19

 

       近日,我院生殖健康研究所基因编辑应用技术研究组张玉副研究员团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黄诚教授,范圣洁副研究员团队合作,在中科院一区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4.3)上发表了研究论文“Perillaldehyde Improves Parkinson-Like Deficits by Targeting G3BP Mediated Stress Granule Assembly in Preclinical Models”。我院研究人员张玉为共同通讯作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异常聚集。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 SGs)的异常组装与P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紫苏醛(Perillaldehyde, PAE)能够靶向G3BP(Ras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binding protein)介导的应激颗粒组装,从而改善帕金森样缺陷。研究团队首先利用体外实验验证了紫苏醛与G3BP1/2的直接结合能力,并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诱导应激颗粒的组装。进一步在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和小鼠的帕金森病模型中,紫苏醛给药促进了应激颗粒的形成,增强了eIF2α的磷酸化,保护了多巴胺能神经元免受毒性损伤,减轻了α-syn的聚集,并改善了帕金森样运动障碍。机制研究揭示,G3BP1与组蛋白脱乙酰酶6(HDAC6)的相互作用抑制了细胞质中HDAC6的功能,减少了α-syn的聚集。此外,通过RNA干扰抑制应激颗粒的组装可以抵消紫苏醛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的有益作用,表明应激颗粒组装在紫苏醛的神经保护作用中至关重要。这一发现揭示了紫苏醛通过靶向应激颗粒组装改善帕金森样缺陷的潜在机制,为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相关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12152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 2017 沪ICP备09020136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778号 流量统计
Copyright © 2021上海生研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