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4日,我院感染与免疫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合作,在国际知名的重症医学专业期刊 《Critical Care》(IF:9.097),发表了题为《脓毒症患者继发感染的病原体与肠道中占主导地位的病原体具有相似的基因型》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导致脓毒症患者二次感染的病原菌可能来自于肠道菌群移位这一现象。中山医院急诊科博士后穆素成、主治医生项浩,我院基因所助理研究员王玥珠为共同第一作者;我院免疫所副所长郑华军研究员、中山医院急诊科宋振举和童朝阳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
脓毒症患者的继发性院内感染,通常由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 和肠球菌引起,但病原菌来源及其发病机制原因不明。为阐明脓毒症患者继发性血流感染和腹腔感染中病原菌的来源及潜在感染机制,中山医院急诊科收集了34 名脓毒症患者和33 名非脓毒症重症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粪便,包括10 名健康人的粪便,共计312份样本,进行了肠道菌群分析,结果发现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在治疗一周后急剧下降,而CRKP和肠球菌等耐药菌在肠道富集的时间点往往早于脓毒症患者血流或腹腔感染。与此同时,基因组分析也表明,从病人不同感染部位分离的CRKP与继发感染病人肠道中富集的CRKP高度同源。随后的动物实验也证实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肠道中 CRKP的富集,进而增加肠上皮细胞通透性,使得CRKP可以发生易位。
这一研究表明引起脓毒症患者继发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来源于广谱抗生素治疗后耐药菌在肠道的定植,提示可以把肠道菌群作为检测和干预靶点,以提前诊断和预防院内继发感染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s://ccforum.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4-022-0394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