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研究》(Autism Research)在2020年8月24日刊出的第13卷第9期,发表了我所关于中国自闭症患儿肠道菌群结构的研究论文(Zou R, Xu F, Wang Y, Duan M, Guo M, Zhang Q, Zhao H, Zheng H. Changes in the Gut Microbiota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utism Research. 2020, 13: 1614–1625.)
胃肠道(GI)问题在自闭症(ASD)患儿中较为常见,肠道微生物群,尤其是细菌菌群的结构紊乱可能使ASD患儿GI生态失调,进而在AS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作用。通过比较ASD患儿和正常儿童的肠道菌群组成,可以发现ASD患儿特异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为中国ASD患儿GI症状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中,我们对中国48名ASD患儿(2-7岁)和48名健康儿童(2岁)的粪便样本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ASD患儿与健康儿童间的菌群差异,并预测了相应的菌群功能变化。研究发现,ASD患儿与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在门、纲、目、科、属、种水平上均呈现显著差异。四种肠道中最常见的菌门,在两组间丰度差异显著: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含量(Actinobacteria)在ASD患儿中显著上升,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含量在ASD患儿中显著下降。在属水平上,12个主要的属在ASD患儿和健康儿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和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含量在ASD患儿肠道中显著增加。在种水平上,我们发现在ASD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中有11个菌种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五个在ASD患儿的肠道中显著增加,如可以合成支链氨基酸的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和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copri);而一些有益菌,如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和嗜粘蛋白-艾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相对丰度则显著减少。
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不同ASD患儿肠道内含量最高的菌种是不同的,根据菌群结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ASD患儿分成10组,这提示我们对ASD患儿肠道菌群的干预必需考虑个体化差异。此外,ASD患儿肠道菌群参与的代谢通路,有21个发生了显著变化,如色氨酸代谢和赖氨酸降解能力在ASD患儿中降低,而细胞抗原功能在ASD患儿中富集。本研究揭示了中国ASD患儿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为ASD的治疗干预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该研究得到了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