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达华青年科技创新奖(下称“达华创新奖”)由上海达华药业有限公司(下称“达华公司”)出资设立,并由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药具重点实验室”(下称“上海计生所”)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条 设立达华创新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上海计生所专业从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研究的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以推动上海计生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药具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发展。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三条 达华创新奖设立管理委员会(下称“管委会”),负责该奖项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管委会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委员若干名。管委会主任由上海计生所所长担任,副主任由达华公司负责人担任,委员由上海计生所人事部门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上海计生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药具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担任。
第五条 管委会挂靠于上海计生所,负责制定和修改达华创新奖管理办法,并负责评审和批准获达华创新奖的人员名单。
第三章 奖项设置
第六条 达华创新奖的奖金由达华公司按照协议每年及时提供。
第七条 达华创新奖设立一等奖0~1名(奖金为10000元/名)、二等奖0~3名(奖金为6000元/名)、三等奖0~5名(奖金为3000元/名),鼓励奖若干名(奖金为1000元/名),每年度奖金总额不超过48000元,税收自理。
第八条 每年度达华创新奖的奖励人员都应考虑学科分布,即包括从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领域应用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社会医学研究的,以及分属研究系列、实验系列和工程系列的科研人员。
第四章 申请条件和申请程序
第九条 达华创新奖的申请人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 当年度1月1日未满40周岁;
2、 是上海计生所的各类在岗职工,或者是由上海计生所职工担任第一导师的在读研究生;
3、 在上海计生所科研部门专业从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领域的科研工作。
4、 最近两年内未获得过“达华创新奖”一、二、三等奖。
5、 当年度和上年度未连续获得过2次“达华创新奖”鼓励奖。
第十条 达华创新奖每年评审一次,由申请人填写《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达华青年科技创新奖”申请书》后,报送所科技部。
第五章 评审程序
第十一条 所科技部将符合要求的申请书提交管委会,由管委会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会议评审,申请人必须本人到会进行答辩。
第十二条 管委会根据申请人的工作业绩,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奖励人员,并将评审结果予以张榜公布。
第十三条 管委会每年择时举行“达华创新奖”的颁奖仪式,对获奖人发放证书和奖金。
第六章 其他规定
第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的解释权属所科技部。
第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自2010年12月1日起开始执行。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2010年12月
附件:《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达华青年科技创新奖申请表》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达华青年科技创新奖申请表
姓名
|
|
出生年月
|
|
职称
|
|
|||||||||||
所在研究组
|
|
所在研究室
|
|
|||||||||||||
手 机
|
|
E-mail
|
|
|||||||||||||
是否获得过本奖项
|
是 (获奖年度: 年) 否
|
|||||||||||||||
近两年业绩概况
|
||||||||||||||||
发表
论著
|
类别
|
SCI论文(篇)
|
非SCI论文(篇)
|
专著(部)
|
||||||||||||
责任作者/主编
|
|
|
|
|||||||||||||
非责任作者/参编
|
|
|
|
|||||||||||||
发明
专利
|
专利类别
|
中国发明专利
|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
国际专利
|
||||||||||||
申请(项)
|
|
|
|
|||||||||||||
授权(项)
|
|
|
|
|||||||||||||
承担
项目
|
项目类别
|
国家级课题
|
部委级课题
|
其它科研课题
|
横向课题
|
|||||||||||
主持(项)
|
|
|
|
|
||||||||||||
参与(项)
|
|
|
|
|
||||||||||||
成果
奖励
|
获奖类别
|
国家级奖励
|
部委级奖励
|
行业奖励
|
成果登记
|
|||||||||||
项 数
|
|
|
|
|
||||||||||||
等级/排名
|
|
|
|
|
||||||||||||
研究生培养
|
|
硕士研究生(名)
|
博士研究生(名)
|
|||||||||||||
作为第一导师
|
|
|
||||||||||||||
作为非第一导师
|
|
|
研究系列人员应重点讲述在科研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中的作用和取得的成绩;
实验系列人员应重点讲述学习掌握的关键实验技术,及其在科技成果中发挥的作用;
工程系列人员应重点讲述在开发项目中的技术创新及其形成的科技成果。
(2000字以内)
|
序号
|
题目
|
期刊
|
排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国别
|
申请号
|
专利号
|
专 利 名 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奖励等级
(排名)
|
授奖部门
(单位)
|
|
|
|
|
|
|
|
|
|
|
|
|
|
|
|
(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以及是否同意推荐申请人签署意见)
研究组长(签名): 研究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审核人签名:
年 月 日
|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