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公共健康与政策研究所是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主要部门之一,主要包括生殖流行病学研究(下设三个研究室)、临床服务(计生所医院)和公众健康(家计中心)三个版块。研究所聚焦人群健康,致力于通过大型人群队列研究和数据挖掘技术提供最佳流行病学证据,助力公众健康素养提升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实施临床诊疗效果评价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估。
近五年,研究所承担纵向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级和部委级课题26项,包括2项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十二五)、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主持横向课题34项,其中国际合作课题12项,政府委托等其他类课题22项。近五年共发表论文266篇(责任作者220篇),其中SCI论文124篇(责任作者87篇)。
研究所现有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13人。
此外,研究所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等国外研究机构,以及国内从事生殖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机构保持长期良好的学术交流。
二、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包括围产因素与胎儿及成年期健康、生殖疾病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机制、环境因素与人类生殖健康、青少年发育和性与生殖健康、生殖相关问题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产后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避孕节育药具技术评估、生育力保护适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三、科研队伍
研究所所长:袁伟(兼)
副所长:苗茂华
PI(生殖流行病研究版块):杜晶、苗茂华、楼超华、武俊青、车焱
高级科研人员:17名
中级科研人员:4名
初级科技人员:7名
博士后:1名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苗茂华
电话:021-64771568
EMAIL:miaomaohua@sippr.org.cn
五、研究所组成
(一)生殖与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室
1、概况 该研究室主要研究环境(包括环境理化因素、生活方式、用药等)对人类生殖的影响。该研究室目前下设一个研究组。
2、环境与生殖及围产流行病学研究组
(1)概况
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理化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围产因素与胎儿及成年期疾病的关系等。
(2)研究组主要研究成果
近五年来,研究组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及部委级等课题,包括1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上海市自然基金课题,1项上海市领军人才项目,2项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6项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
基于这些项目的开展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研究组近五年的SCI论文数量每年都在10篇以上。其中,9篇SCI论文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如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Human Reproduc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BJOG。在环境与人类健康方面,研究组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或常见化学物质暴露如双酚A、染料木黄酮、全氟有机化合物(PFAS)、多溴联苯醚(PBDEs)等对人类的健康效应进行了评估。如对双酚A对人类生殖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价,内容涵盖男性精子质量、性功能、激素水平,以及子代(BPA)的出生体重、生殖器发育、青春发育等。其中双酚A对子代肛门-生殖器距离及出生体重的不良影响为国际上首次报道,受到了本领域学者和数家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些研究结果也是推动和促成世界主要国家(中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修订(限制或禁止)双酚A使用标准的重要科学证据。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组目前正在探索表观遗传学代谢组学改变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健康效应中的作用。
此外,在围产流行病学方面,研究组基于和丹麦奥胡斯大学的长期良好合作,利用北欧完善的健康登记资料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发表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孕期用药与子代健康,孕期心理应激与子代健康等多个方面,目前在该领域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4篇SCI论文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如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和Pediatrics。
(3)研究组人员组成结构
PI:苗茂华
高级研究人员:5名
中级研究人员:1名
初级研究人员:4名
(二) 营养与妇幼健康研究室
1、概况:该研究室主要开展妇幼相关健康结局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并关注其遗传及表观遗传学机制。该研究室目前下设两个研究组。
2、生殖健康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组
(1)概况
生殖相关疾病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及围孕产期亲代健康状况与子代生长发育及胎源性疾病。
避孕节育药具技术的系统评估、应用推广和规范服务研究;围孕产期保健与新生儿智力体格发育研究;中老年男性生殖健康状况评价及健康促进研究。
(2)研究组主要研究成果
近五年来,研究组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及部委级等课题,包括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国家部委课题,3项上海市自然基金课题,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人才项目,1项上海人保局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1项国际Nutricia基金项目,3项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及若干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
基于这些项目的开展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研究组近3年的论文总计发表47篇,SCI论文数量每年都在10篇以上。其中,9篇SCI论文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如Fertil Steril、Andrology、BMC Geriatrics、Human Reproduction、Pretein cell等。
本研究组主要关注生殖相关疾病如复发性流产(RSA),卵巢早衰(POI)等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通过组学测序发现了一批复发性流产相关甲基化及表达差异基因。一些显著差异基因在大样本中均得到验证。研究得出的显著基因,显著通路和蛋白作用网络均为RSA机理研究及防治方案提供研究切入点,探究RSA疾病机制,有利于防治和降低孕期 RSA的风险,提高我国孕产妇健康水平。研究组最先发现circRNA在RSA中的作用,并开展了相关机制研究。与RSA相关的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包括环状RNA、DNA甲基化和单细胞谱等。研究组还首次发现了POI相关的两个基因突变位点,此两个位点被证实在POI发病的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本研究组还基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建立围孕产期队列,探讨孕前、孕期及产后的环境和遗传因素对母婴健康的影响。聚焦于围孕产期亲代健康状况等问题,致力于研究妊娠糖尿病(GDM)的多方面发病机制,如甲基化机制,外泌体miRNA,胎盘脂代谢通路关键蛋白,血清脂代谢通路蛋白等机制。
我们通过中长期队列数据构建中老年男性生殖健康衰退轨迹,发现生殖健康的断崖式下降特征;学历、收入等社会经济状况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衰退产生异质化影响;探索建立生殖健康衰退相关标志性甲基化谱并进行验证。我们还研究了高危男性、女性HPV感染和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从卫生习惯、饮食运动等方面探索个性化的精准干预措施。
(3)研究组人员组成结构
PI:杜晶
高级研究人员:5名
中级研究人员:1名
初级研究人员:1名
博士后:1名
3、临床试验与培训研究组
(1)概况
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临床技术评估、产后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综合干预、母婴健康流行病学研究、复杂数据机器学习建模的探索与应用等。
(2)研究组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组将流行病学研究技术与临床科学研究密切结合,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际合作、国家、地方相关研究课题。主要包括“中国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遗传性危险因子的研究”、“复杂数据静脉血栓发病预测模型的机器学习构建研究”、“我国生育力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人工流产后预防性用药对降低流产后生殖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前瞻性队列研究”、“孕期适宜分级增重范围的建立及其对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干预效果的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重复住院风险与健康促进研究”、“宝山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产后非意愿妊娠预防的干预和政策转化研究”、“剖宫产后即时放置吉娜宫内节育器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等。负责完成了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资助的国产皮埋剂(II)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为该产品获得WHO产品质量认证(Prequalification)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完成了欧盟第七框架项目《将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整合到中国医院内现有的人工流产医疗服务》。课题组的合作单位报告国内20多个省区市的近百家医疗机构,以及美国FHI 360、英国LSHTM、比利时根特大学、印度IIPS等。研究成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3)研究组人员组成结构
PI:车焱
高级研究人员:2名
初级研究人员:1名
(三)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室
1、概况:该研究室主要从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的角度开展性与生殖健康研究,以青少年和育龄夫妇为主要研究人群。该研究室目前下设两个研究组。
2、青少年健康研究组
(1)概况
研究组的研究领域包括:青春期发育,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和一般健康问题,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微观和宏观因素,应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干预模式及其效果评估。
(2)研究组主要研究成果
近些年研究组开展和完成了近20项研究课题,其中主持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全球小年龄青少年研究(WHO/JHU),新冠肺炎流行对青少年健康影响研究(JHU/ AstraZeneca)、全球六城市弱势青少年健康项目(JHU/AstraZeneca)、UNFPA第二次全国青少年调查设计咨询项目(UNFPA),中国学校全面性教育实施状况评估(UNESCO/9UNFPA/UNICEF),残障青少年性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及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的可及性研究(UNESCO),青少年社会性别发展的定性研究(Ford Foundation),“青春无碍”残障青少年性教育项目效果评估(英国玛丽斯特普国际北京代表处),小年龄青少年数据收集的创新研究(JHU/ Oak Foundation),青少年心理健康小组访谈研究(JHU/UNCF),青少年参与及能力建设(JHU/盖茨基金会),等;主持开展的国家省部级等项目包括:中国男性和女性生殖生理常数及基础数据的补充调查(国家科技部专项子课题)、职业院校女性生殖健康现状调查 (中国计生协),中学生生命教育核心主题教案开发与应用(上海卫健委),上海市青少年烟草使用现状调查及依法控烟对策(上海卫健委),青春健康工作调研评估(上海市计生协),等。此外,参与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青春期人群生殖健康状况影响评估及健康指导(国家科技部)和健康上海行动专项项目——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模式优化与实践项目(上海卫健委),等。
研究组成员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各类奖项10余项,包括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软科学奖二等奖、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等。此外,一些项目研究报告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具全球影响力的平台上发布。
(3)研究组人员组成结构
PI:楼超华
高级研究人员:4名
中级研究人员:1名
初级研究人员:1名
3、性与生殖健康及生育力保护与评估研究组
(1)概况
生育力的保护的适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育龄人群生育力的评估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特殊人群性与生殖健康技术推广、SRH综合咨询与健康促进。
(2)研究组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组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先后开展了流动人口适宜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知情选择优质服务关键技术综合研究,在全国8个省/市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避孕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指导、性与生殖健康综合咨询服务、生殖道感染检测和咨询服务,大力促进了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的提升。自2003年起,在美国福特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的资助和直接领导下,在全国25个省市开展一系列“中国性与生殖健康综合咨询能力建设”建设项目、咨询培训和育龄人群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工作,为国家“性与生殖健康综合咨询”和“生殖健康咨询师能力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团队所提出的4条生殖健康咨询的政策建议被原国家计生委有关部门采纳,推动了我国“生殖健康咨询师”这一职业的产生,并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持全程参与“生殖健康咨询师”的职业化建设,包括职业标准的制定、教材编写、评估标准的制定、题库建设和教学大纲的编写等,累计培训了十几万的生殖健康咨询师。
随着人口政策转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群众的生育相关的深层次需求,生育力保护成为一项需要长期关注和研究的任务。课题组后续研究将进一步侧重生育力保护和评估的研究,利用前期研究成果,包括避孕节育筛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经申请国家专利),生殖健康咨询研究等的优势开展育龄人群生育力的早期保护和评估、再生育妇女生育力的保护与评估、生育力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生育力保护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及其生育力保护适宜机制的建立等研究。
此外,研究组还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环境与遗传危险因素对青少年肥胖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上海市科委资助的“上海市生殖健康教育与干预模式研究”、上海市局管基金“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现状与服务可及性研究”、徐汇区科委资助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特定人群家庭健康促进工程及公共服务模式研究”等科研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研究组在国内外重要期刊累计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文章30余篇;编写和出版论著20余部;培养复旦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所承担的项目和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中国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性与生殖健康咨询能力建设”获原国家计生委十一五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综合咨询能力建设及优质服务促进工程”获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三等奖。
(3)研究组人员组成结构
PI:武俊青
高级研究人员:3名
(四)临床研究中心(计生所医院)简介
计生所医院作为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于2021年纳入公共健康与政策研究所建制,在生殖健康与生育促进等领域,为上海计生所医院临床研究提供高质量科研服务与管理平台;为医院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及支撑平台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以临床研究方法学为导向,开展临床研究系列培训和教育、学科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
中心旨在整合上海计生所医院临床资源,在生殖医学前沿问题、疾病规范化治疗、临床诊疗新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临床研究成果。同时扩大与国内外医院、学术机构及企业的学术交流与临床研究合作,促进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并提升国内及国际影响力。
未来,中心将着力为上海计生所医院打造一支专业的专职交叉复合型科学研究人才和临床研究支撑辅助人才队伍,推动上海计生所医院临床研究发展,提升医院整体临床研究水平,促进临床特色及专科品牌建设,致力于将医院建成特色鲜明、技术一流的现代化研究型生殖专科医疗机构。
(五)上海市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服务中心
概况
2011年,根据原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成立“上海市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服务中心”的通知》[沪人口委(2011)21号],依托原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上海市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家计中心”),并明确市家计中心的主要功能与职责。
主要功能(职责)
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以推动本市人口计生事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己任,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业务指导下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组建相关领域专家团队,为家庭健康指导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业务培训和指导;依托本单位专业优势,组织开展生殖健康相关咨询和科普实践活动,创新科普服务网络。
工作成果及荣誉
近五年来,市家计中心主要围绕科研、科普、培训、服务四方面开展工作。承接国家级“家庭视角下老年妇女健康与积极老龄化健康服务项目”试点、市卫生健康委家庭发展能力建设评估、上海市长护险评估机构能力评估、“预防非意愿妊娠,降低重复人流”微信科普干预等研究;每年举办面向社区居民的健康科普活动近百场、线上直播科普讲座50多场,约一万人次参加;组织面向基层家庭计划指导员的增能培训,每年约800人参加;承办“5·15国际家庭日”首届中国家庭发展论坛、协助市科技工会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等。曾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集体、上海科技节先进集体、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安康杯”上海赛区优秀班组等荣誉称号。
出版发行的《二宝来了,你准备好了吗?——两孩生养教全攻略》荣获2017年“健康中国论坛杰出科普作品”大奖和2018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美丽妈妈的幸福烦恼——“新家庭计划”母婴健康系列科普动画片》荣获2018年华夏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套套”的那点事》安全避孕系列科普动画片获第四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节公益科普类铜奖。
创办面向市卫生健康委、市计生协会、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市科技系统及下属机构和单位的内部刊物《上海家庭发展》Shanghai Family Development,围绕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专题研讨,已发行49期,获2019年度“第三季寻找卫生健康行业宣传创新案例活动”健康传播优秀案例。
“上海家庭发展”微信公众号获2020年度“第四季寻找卫生健康行业宣传创新案例活动”健康传播最佳案例。
联系方式
联系人:戴建凉
电话:021-64771351
EMAIL:daijianliang@sibpt.com